在韓國快速現代化的陰影下,隱藏著一段黑暗的歷史——兄弟福利院(韓語:형제복지원,發音:Hyeongje Bokjiwon)。這座位於釜山的設施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期間,雖然表面上是一所福利機構,但實際上卻成為了韓國現代史上最嚴重的人權侵犯事件發生地之一。其中發生的暴行之嚴重,以至於韓國媒體將其稱為「韓國的奧斯維辛」。
兄弟福利院的起源
這個故事始於1960年,當時兄弟福利院以「兄弟育兒所」(형제육아소)的名義在釜山甘島洞成立。最初看似一個善意的機構,卻逐漸演變成了令人不寒而慄的存在。隨著韓國努力在國際社會展現現代化形象,特別是為1986年亞運會和1988年奧運會做準備,該機構將其範圍從照顧孤兒擴大到收容社會最弱勢群體。
1975年7月,在搬遷至周禮洞後,兄弟福利院與釜山市簽訂合約,正式成為流浪者收容所。這一轉變完美契合了政府更廣泛的「社會淨化」議程——這個冠冕堂皇的說法背後,實際是將被認為「不受歡迎」的人從公眾視野中清除。
系統性的虐待
在設施的圍牆之內,一個可怕的虐待體系逐漸形成。管理層採用「軍隊式的指揮鏈」,將被收容者組織成每120人一個「排」。被關押者不僅包括無家可歸者,還包括孤兒、殘疾人,甚至是無故從街上被帶走的普通市民。
虐待採取多種形式。身體暴力成為常態,被收容者經常遭受毆打和折磨。該設施實行連坐制,整個群體要為個人的錯誤承擔後果。院長朴仁根本人也參與虐待,在其辦公室裡存放著手銬和橡木棍。
更為令人不安的是設施對藥物的濫用。記錄顯示,僅在1986年,兄弟福利院就購買了25萬片氯丙嗪和其他抗精神病藥物。這些藥物並非用於治療目的,而是作為化學約束手段來控制被收容者。
人命代價
兄弟福利院造成的人命損失令人震驚。在1975年至1988年期間,至少有657人在其中喪生。這些受害者的遺體遭遇各異——有些被秘密掩埋,有些在公共墓地火化,還有一些被賣給醫院。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被剝奪的生命,一個失去答案的家庭,一個需要被講述的不公正故事。
國際收養爭議
兄弟福利院的黑暗遺產通過其參與的國際收養延伸至韓國境外。1979年至1986年期間,至少有19名兒童通過該機構被送往國外收養。這些收養是更大規模行動的一部分,約有20萬韓國兒童(主要是女孩)被送往海外,形成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離散收養者群體。
遲來的正義
1986年,檢察官金容元發現了與該設施有關的強迫勞動證據,兄弟福利院的真相才開始浮出水面。他的調查導致1987年1月展開全面調查,揭露了虐待的程度。然而,正義似乎遙不可及。院長朴仁根僅被判處兩年半徒刑,而且罪名是貪污而非人權侵犯。
歷史教訓與現代意義
如今,兄弟福利院的故事成為了一個嚴酷的提醒,展示了本應保護弱勢群體的機構如何變成壓迫工具。這個案例持續影響著韓國的社會福利政策和人權討論。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最近的調查(2022-2024年)幫助揭示了更多細節,確保這段黑暗歷史不會被遺忘。
兄弟福利院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段歷史記錄,它也是關於制度性虐待潛在危險以及保護社會最弱勢成員重要性的警示。當韓國繼續面對這段遺產時,兄弟福利院的教訓對全世界的社會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本文討論了涉及人權侵犯的敏感歷史事件。請讀者謹慎閱讀。